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9-12-04

“人人都是最佳实践者!”

“人人都是最佳实践者!” b0zH4sy  
—— 一份来自宝钢职工的调查报告 sCT,I  
l[ Jlt#,Xq  
t:_{l_8%  
X?4@*{6  
  不论职工的岗位差异,不论职工创造成果价值的大小,只要职工比昨天、比同行做得好,宝钢就认同员工创造了最佳的精神、方法和业绩,这种行动被称为“最佳实践者”活动。金融危机以来,宝钢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激发10万多宝钢人的创造力。今年1至10月,宝钢实现利润总额114亿元,在全球同行业遥遥领先。 fu3f'VJ  
;< or:R  
  “最佳实践者不仅仅是宝钢应对危机的举措。事实证明,宝钢战胜一切挑战的最根本力量在基层。”宝钢集团党委书记刘国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tKX-OCjV  
IB:TLd1kM  
  员工都做最佳实践者, F?CQM[)  
r;Z#8= g  
  宝钢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危机 :x~ME&  
WT#o5?]  
  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国钢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现全行业亏损,作为龙头企业的宝钢也不例外。去年下半年,宝钢出现需求萎缩,从11月开始,出现月度亏损,这在宝钢历史上从未有过。 6`M<:^3l  
3+sr3Q},T  
  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及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云突变,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茫然和紧张。“宝钢拥有一支富有主人翁精神的职工队伍,在面临困难的关键时刻,他们就是最基本的依靠力量,这也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宝钢集团工会主席汪金德说。 @vx61@t  
r*[G"  
  去年8月,宝钢工会围绕企业应对危机的举措,提出开展发现、培养、宣传“最佳实践者”活动,即倡导广大职工和各级组织在执行计划目标、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中,争当响应好、执行好、方法好、效果好的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以职工和组织的最佳实践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一套发现、培养和宣传“最佳实践者”的运行机制。 ]yrKZ U  
m y75.u%]  
  今年11月,记者在宝钢采访时,屡屡听到这样的故事: V7eO '*X  
6c9K4C?  
  ——集团下属浦钢公司管理服务中心退管室职工唐继氢,每月要发出1万多封信件。每次她都不厌其烦地核对地址,确保邮寄一次成功。一年企业减少近3000封退信,节约邮寄费2400元; U"(QIG  
im !&P+5  
  ——特钢事业部锻造厂设备点检员唐志军,发现德国进口设备漏油现象十分严重,就利用外文字典译进口的技术材料。经过努力,年润滑油消耗量由原来的208桶降低到24桶,减少支出45万元; f2^S&4:Wq  
B[bpf(fu  
  ——设备部机械设备首席工程师廖礼宝,面对炼钢工艺的世界性难题,大胆突破传统,用全新的焊接方式取代铸造方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企业年降低成本达1000万元以上,申请多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 (pOx._MM2  
h;8lzhYZx  
  …… \I|J\lPg  
~|,+:x>  
  “很多这样的宝钢员工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行动。”汪金德说,“开展活动后,中层管理者向上级汇报工作时不讲空话,而是要讲故事,讲最佳实践者的故事。”他说,一次,管理者在台上讲员工的故事,很多员工在台下流出激动的泪水。 ,<a]#jK  
';1 -[>eL  
  宝日汽车板检验员田方林骄傲地告诉记者,由于发现并解决校验仪表标准溶液消耗量大的问题,食堂墙上也挂着她的事迹。“我很开心、自豪,同时也有压力,还要带动周围人加入到节能增效的工作中。” M,7DDpRF  
MQM3w#R  
  “广大职工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激发了创造最佳实践的责任感、使命感,管理者更加坚定了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汪金德说,这项活动把企业的未来和员工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人人都做最佳实践者,宝钢就一定能战胜任何危机。” (sn"CIK  
/DI<89(  
  管理者也要做最佳实践者 Q h*p ?&  
6]m8a,o{.  
  一年来,宝钢职工自主立题、确定经济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6万名职工自主参与,提出合理化建议16万条,采纳14万条,实现经济效益10多亿元。目前,宝钢个人发明在30项以上的已达几十人。 2ei\=v[|  
YQY:ZcM)!  
  职工是“最佳实践”的创造者,而驱动职工创造的主体是管理者。“我们鼓励管理者也要做最佳实践者。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培育最佳实践者,为职工创造实现最佳实践的环境和氛围,让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同时,就像技术创新一样,要善于打破原有不符合生产要求的规章、流程、制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 HjH9d[8  
`Yk> :[c  
  去年,宝钢工会向职工推出一份《宝钢管理者问卷》,80个问题涉及企业发展、经营管理、职工生活等20个类别,成为反映职工需求与关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今年2月,宝钢发文要求管理者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发现“最佳实践者”。 i`viMJ]X`  
!`}rGP_o  
  之前,集团下属一家公司连续3年在干群关系测试中得分低,成为管理者最头疼的一件事。活动中,公司领导积极下基层,加强沟通,今年干群关系满意度大大提升。“受危机影响,员工收入比以往有所下降,但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却在提高。”这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感叹,宝钢不缺最佳实践者,关键是如何善于发现,要给一线员工更多的掌声。 ?X6w>Qh\,  
eR;MYt  
  一年来,集团最高层领导与来自基层的3000多名一线最佳实践者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讲述千方百计降成本,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故事。集团先后召开6次最佳实践者座谈会。半年里65位员工走上台,给集团领导“上课”。 u>m ,O_v5N  
*mn3%  
  不锈钢事业部能源管理监督员卢焕朝只要撞见“跑、冒、滴、漏”现象,绝不手软,被人称作“卢一刀”。集团总经理何文波感慨地说:“最基层的员工为了企业,不怕得罪人。我们的领导要向员工学习。”他由衷地对最佳实践者说:“我感谢你们!” @~1E[HARV  
XGqw4L7  
  经过努力,今年1至10月,宝钢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企业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8%。 s-8IUZc<  
Jq(zDiR  
  “后危机时代”管理变革的思考 EuMw/){=V  
V)MIu|l|(  
  目前,宝钢生产经营秩序安全、平稳、顺行,市场份额得到回升和扩大,同时调整和优化了产品结构,管理变革顺利实施,竞争力大大提升。 UnCO Aj  
^dB|6jl\  
  经历过危机,宝钢开始思考“后危机时代”,大型现代企业该怎么做。他们意识到,今后的竞争关键在人,在员工的素质,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软实力上。管理变革仅仅局限于机构的拆并重组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氛围和制度、机制、流程,让每个员工在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中,都有主动创造的欲望,摆脱被动应付,自主提升劳动兴趣,丰富劳动内容,实现全面发展。企业管理者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去回应、去激励。 /gc6z!r{>  
@S7./C  
  特殊钢事业部党委书记李世平告诉记者,最佳实践者感动着全集团,使管理者进一步转变观念、方式、角色。“这项活动必须纳入我们企业的常规管理中,把优秀员工的做法固化、升华,把最优的实践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接。” ^n7;s.b  
=s]5bKN_  
  “企业的永续发展要走这样的路,最终形成的生产力才更强大。”刘国胜说,宝钢正行进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要培养世界上最好的制造业工人,要调动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 8l[JTT  
1FGF12=eJ  
  “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推广最佳实践,将最佳实践的成果变为行业规则,标准化管理。”徐乐江说,一线员工不断创造最佳实践,一方面这些成果可以进入知识库,让所有员工共享,提高员工素质;另一方面,将会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达到良性互动。 W Yqe< @  
+6i*['&  
  他表示,下一步,宝钢要把这种管理的氛围固化下来,把最佳实践有组织、有体系地规范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yj5gWK'0x  
Dah_!+c  
  据新华社 cZFF C=>^  
rplnoQ0cP  
VmV(xH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4950)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