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http://yxaycn.bztdxxl.com/attachment/Mon_1003/26_7173817c6e473b9.jpg)
2009年11月27日,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来到建设中的中铁四局石武客专线河南段视察工作。当天下午4点50分,在新郑轨板场,沿着轨道板生产、钢筋加工绑扎、轨道板测量打磨生产线转出来,卢春房一眼认出轨板场场长陈昌万,笑了,说:“我记得你。你们在武广高铁上有着双块式轨枕生产经验,现在又担当了石武客专CRTSII型轨道板生产,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还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创效力度,盯控产品质量,加速生产进度。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很好的完成轨道板施工生产任务。” 3"13
d=
V)8n6Y;0g
陈昌万认真的聆听,重重的点头。2005年末,陈昌万参与中铁四局技术使用和设备安装谈判组,在北京和提供雷达2000型双块式轨枕生产线的德国厂方专家们进行了艰难的洽谈,达成厂房布局国产化、设备安装和生产技术现场指导的意向。2006年元月,陈昌万背着一沓安装、调试、生产资料和两张从德国厂方考察拍摄回来的影像资料光盘,带领一群人在湖南汨罗紧锣密鼓的选址、论证、建设起国内首家高铁雷达2000型双块式轨枕场,并同时挂帅成立QC科研攻关小组,在德国厂方实地考察学习过的陈昌万,心底十分明白他们将探索的是一项崭新的事业。 82fR?E~l4
/Oix=zr
探索的道路上,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扰。转眼到了2007年5月,轨枕批量生产迫在眉睫。而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雷达2000型双块式轨枕预制技术全套由德国引进,甚至连轨枕混凝土配合比都完全由德国专家现场确定。中规中矩的德方专家坚持要采用欧洲标准的超细水泥。国内仅有一家水泥厂生产该种产品,市场供需不平衡直接制约了轨枕生产进度。陈昌万暗想,不能再观望了,必须和德方专家尽快达成新的协议,从改善生产流程轨枕钢筋桁架加工定位和更换水泥品种、设计混凝土新配合比两方面同步着手优化方案。他大胆拿出了优化方案,有理有据的向驻场的两名专家阐述演示了采用新方案后轨枕生产将达到的一个状况。两名专家盯着方案演示,慎重表态:尽快把本国厂方确定后的意见反馈给轨枕场。 zKl!3
@?
A`^}+$1e
等待,等待,漫长的等待,“那几天,我们都看着陈场长每天只窝在试验室和车间里,几乎一天都不说一句话。直到第八天,他接到了德方指导意见书。”轨枕场员工说。 @)"".%I
KvK).
“那几天我确实紧张,十分担心德方坚持己见。所以,当他们同意按我们提出的方案进行改进时,场里没有一个人不欢欣鼓舞的。头一个月生产轨枕我们就实现了轨枕预制不合格率由原来的3.6%降为0.6%,从根本上解决了双块式轨枕预制次品率居高不下的难题。”陈昌万说。2008年8月,轨枕场“双块式轨枕预制质量控制QC小组”在全国工程建设质量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中国建筑企业优秀QC小组称号,这是他们继当年5月在江西省全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成果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后再次获得的殊荣。 X7X,_09
I5px
“去年,我们在武广高铁创造的双块式轨枕桁架加工定位装置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陈昌万连续搭班子的轨板场党支部书记左新国高兴地说。 e\?:$G0
; n^t4=
原来,武广高铁雷达2000型双块式轨枕是用钢筋桁架构成的骨架,相对于原德国产的普通预应力雷达轨枕,减少了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但从试生产出的第一批轨枕质量检验中,陈昌万很快发现了一个严重影响质量的问题:在双块式轨枕桁架生产设备生产线上,桁架钢筋焊接位置“跑偏”,超过规定误差造成桁架不合格。他围着桁架焊接机看了一整天,记录了101次加工记录,对比误差点,连夜查找资料,次日凌晨四点,他画出了一个简易的桁架钢筋定位器图纸。早上上班,就召集了QC小组成员,从机械原理、材料供应和钢筋受压力检测等三路出发,对加工定位装置进行严密的数据分析。于是,一个在“走行停止、钢筋定位、桁架焊接、松开定位、钢筋桁架走行前进、走行停止”生产流程中,连接焊接机组,汽动速度和焊接机走行节拍一致的定位器诞生了,实际检测钢筋桁架合格率比设计要求控制在98%以上还要高出4.2%,在正式轨枕生产中没有发现一次因钢筋错位造成的不合格。德国专家现场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赞陈昌万好样的。 Zd?a4KJ$
%Ssv-6~;[
2009年2月,陈昌万接到公司新命令,奔赴河南新郑,组建石武客专线新型轨道板生产场。中原的2月,寒风肆虐,陈昌万和同来打前站选址安摊的几个人站在征用的一片麦田地里,不顾狂风漫卷的黄沙扑面,规划着厂房位置。相对于武广高铁的雷达2000型双块式轨枕,即将应用在石武客专线上的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陈昌万揉了揉迷进了沙子的眼睛,暗想。在当时,他们对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的认知还只是一个书面概念。仅仅知道从模具制作与安装、钢筋加工及绝缘检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选定及其灌注工艺,到轨道板打磨、扣件安装及整板绝缘检测工艺等生产工艺,都是由铁道部对国外板式无砟轨道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再创造”,形成的集“设计、制造、安装、运输及测量”于一体的一套新技术,理论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高速铁路桥上无砟轨道结构与站后接口系统的一系技术难题。而轨板场要担负的是石武客专线3、4、5、6四个标段188.4公里约5.8万块CRTSII型无砟轨道板生产任务,工期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计22个月。 &);PG&aY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