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IlVv
)*UiHkGx38
;Q\V$(y
乔志峰 "*>yu9t
:qm{i04:`
*P2~LW
g
冯小刚给春晚语言类节目定调:颂赞歌的一律不要。8月19日刚从国外归来的马年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微博)与副总导演赵本山、艺术顾问张国立等春晚智囊团首次召开了语言类节目碰头会。冯小刚在走马上之际就希望语言类节目不要“不痛不痒”,19日把这个想法表达得更加明确,直指相声小品不能束手束脚,要解放思想,颂赞歌的作品一律不要出现,最喜欢有尖有刺的东西。(8月22日人民网) @+z^>n_x
GBS32i
A8=)=y
先给语言类节目“定调”,由此可见冯小刚等春晚“领导集体”对小品和相声的重视程度。尽管春节晚会是一台集合各种文艺表演形式的综艺类晚会,但毫无疑问,小品是其中数一数二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的水平,决定着一届春晚的成败。可惜的是,小品难选、难演早已成为春晚的一块心病,叫好又叫座还能制造“流行语”的好小品是越来越少了。对于近些年观众对春晚语言类节目普遍不太满意,2009年春晚总导演金越将其归结到创作问题上:“现在能写出好的、有质量的、能够在春节晚会这个平台上播出的小品的人,可以拿出手指头来数,全国不超过10个。” Oph
j%>r_
oi)M)&,0B
uio5sZ
为啥观众对春晚的小品越来越“不感冒”?金越将其根源归结到创作问题上,即小品创作人员匮乏。这真是个很奇怪的事情。中国是有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按理说是不应该缺乏高水平的文艺创作人才的,为何能写好小品的人如此之少呢?不管春晚遭到了多少批评,谁也无法否认,春晚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能够走上春晚的大舞台,也许就意味着“一夜成名”和“名利双收”,难道这样的诱惑还不至于吸引大批高水平的人才投入到小品的创作之中去吗?这也太奇怪了,显然有悖市场经济的规律嘛。 _q mCh%`/
2_0Xh
DKJ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