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辛勤工作在企业最基层的普通工人,如果不是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当学习型员工活动的感召和熔炼,他们或许过着平常的日子,按部就班地工作直到退休。一生中不会有多大过错,但也没有多少兴奋和激动。是创争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加速度,创造出人生的精彩和奇迹 e>G(n]qy&
d-kmzgD_
创争:让员工活出生命的精彩 +h64z'JFB
——沈飞班组创争活动采记 kCiZ*gC
T
F'lxjI
悠长的展板从车间门口起始,沿路蜿蜒伸展到车间岗位的纵深处,伫立在员工工作台的旁边。这色彩斑斓的展板上,不仅有车间、班组主要管理规章、工作制度的提示和标注,而且还展示着班组员工的创新成果和攻关体会,学习心得和近期目标。这不计其数的块块展板,与那些转动的设备、轰鸣的机器一样,没有对外的炫耀、张扬,却根植于车间、班组,成为员工离不开的工作参照和成长记录。 .s98&'EA
Kyas
'lM
5月8日到9日的两天里,记者几乎走遍了中航一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车间,对无处不见的展板印象至深。公司工会主席赵光远对记者说,从2003年工会决定把创争活动浓化为创“勤学之星、环境之星、创新之星、民主之星”的四星级班组达标活动以来,员工们就逐渐习惯用一块块展板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步。记者恍悟,原来,这林立于车间、班组的展板,展现的是沈飞创争活动根植于车间、班组的蓬勃生命力,承载着沈飞每个班组、每位员工生命的精彩。于是,记者采访的思路,也顺着这一块块展板逐渐伸展…… V^ e*JBnH
v0 =UAKuf
8}JK
3JuXmiam
创争加速度:享受“拔苗助长”的快感 d1(c3r)S
"+*@lO
AB_H(3I.
3~aq)
QIkG
“我们一路走来,收获了4个星,还挖掘出藏在我们身上过去没被发现的智慧,许多人不仅提高了技能,还一不小心成了人才。” 沈飞公司机械设备厂电修一班班长刘建军,手指展板笑吟吟地对记者说。 mah*Jbe
/*rL
U+YT
电修一班的展板与众不同,除了别人都有的,记者还在右边看到了“团队生产工作分工图”。那一个个小脑袋令记者好奇,不等记者提问,刘建军就幽默上了:“呵呵,这是我们团队学习中的新思路‘拔苗助长’。”
tef3b
e p~I3.c
啊?记者惊奇:怎么千百年来让人们引以为戒的成语,今天竟被他们拿来当经验说?听完刘建军始终笑呵呵的叙述,记者方明白“拔苗助长”的真正意思。 5R$ZnDZ
\b:WShFzqL
今年初,刘建军的班组进行了重组,现在这个班组是由三个班组的人组成,员工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显然工作要受到影响。面对这种现状,刘建军先摸清每个组员的底细,尽量按每人的工作能力、技能水平去安排工作。他将一些复杂系数较高的电气设备维修交给技师、高级工来完成,而把那些技术能力较差、无法单独承担工作任务的员工,与高技术者编成一组,进行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拔苗助长”。并采取主修人负责制。全班共组成5个小组,这几个小团队工作中互相帮教,平日里拼命学习,狂补技术,而且还是缺什么、学什么、干什么、补什么。很快,班组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VLd.=;*
~% A7{
刘建军风趣地说,“拔苗助长”管用。看看我们班,每个人的修理技能和独立*作能力都有提高,10名员工中,1名本科学历,8人拿到大专学历,还有1人大专在读,2人成为高级技师,1人成为技师。 H^R5MJ
*
@}ZacN=n
听该公司工会主抓班组工作的陈丽娟部长说:电修一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创新能力强,去年他们提出和实施合理化建议50余项,先后荣获国家安康杯活动先进班组、中国国防邮电系统创新示范班组,辽宁省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沈阳市信得过班组,沈阳市国防工交城建系统“金牌班组”等荣誉称号。在全公司,像电修一班这样在创争中成长的班组还有许多。 #BqZ:3eG
> c0m
\Jn[0#\]~
Xvfd!{
创争体验:感受“磨盘原理”中的员工需求 HG^XzC(.
(|oKp!w\
XOP4e{,s
w\^~d 8
在展板和机器间穿行,记者时常被展板上的精彩语言吸引而驻足观看。“打造非凡绩效团队”似乎是记者看到的最多的一句展板语言。记者很想知道,做为几人、十几人或者几十人组成的沈飞班组,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非凡绩效团队的? y/C56HiD
k5_jis
在采访中,记者不得不佩服该公司工会在星级班组评比中的引导思路。工会赵主席曾对记者说:“我们从不硬性规定班组必须如何如何,而是把要求和条件摆出来,大家权衡后再决定是否参加,参加者按条件参评,不参加者也不要求。在这种活动中,没有必须,只有自愿。目的就是不要让多年养成的‘响应号召、完成任务’的习惯成为深化创争的阻力。”正是这种引领,使全公司班组在加入星级班组竞争评比行列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不一般的体验。 3n3W1< |